温岩秀,1950年,出生于小松镇罗溪村一个普通却充满烟火气的农民家庭。作为家中排行第三的孩子,她的成长故事,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与个人的坚韧。 
岩秀的父母是罗溪村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虽以务农为生,却拥有一手精湛的厨艺,在当地颇有名气,常常受邀前往小松镇公社掌勺。母亲先后孕育了六个孩子,一直在家务农承担养育子女的重任。

赣南人民20世纪末住的砖房(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9年,9岁的岩秀踏入了学堂——罗溪小学,开启了她的求学生涯。当时的罗溪小学有六个班级,1-6年级每个年级1个班,每班有2名老师。那时的课间操,没有如今的广播音乐,靠老师大声喊着口号,同学们整齐划一地跟随着节奏,一招一式,都饱含着对知识与成长的渴望。
读一年级时岩秀所在的班级还有二十多个同学,到六年级毕业时,班级里仅剩13人。在那个物质匮乏、教育资源有限的年代,求学之路充满艰辛,许多同学被迫中途辍学,尤其是女孩子。传统的观念认为女孩没必要读太多书,于是很多女孩早早辍学在家劳动和照顾弟妹。
1965年,岩秀小学毕业,毕业后岩秀留在家里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年幼的弟妹。她心灵手巧,跟着母亲学习制作草鞋。(草鞋:使用稻草、黄麻编织而成,是当时农村人民常见、常穿的鞋)
赣南地区人民20世纪末常穿草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每五双草鞋能卖两块五毛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做好草鞋后,她便跟着村里的叔叔婶婶们,徒步前往离家较远的广昌县驿前镇售卖。一路上,稚嫩的肩膀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汗水浸湿了衣衫,可她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这是在为家庭减轻负担。
1968年,岩秀刚满18岁,在父亲的撮合下,她与后来的丈夫有了第一次见面。那是在镇上的一个小餐馆,生性腼腆的岩秀没与对方说上几句话,匆匆吃了一碗馄饨后,便回到家中。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见面,没想到很快就迎来了第二次见面——订婚。400元的彩礼,在当时是非常丰厚的。岩秀对其并无好感,且这个青年家庭并不富裕。她试图伤害自己迫使父亲改变想法,但那么多的彩礼对于贫困的娘家来说,是不容轻易舍去的。最终,在父亲的坚持下,订婚当年的冬天,岩秀嫁给了这个姓许的青年。
嫁人后的岩秀慢慢了解到丈夫是一个命运坎坷之人,两岁时父亲在参军途中病亡,母亲带着年幼的他改嫁到胜和村。岩秀与丈夫婚后不到一年,婆婆便让他们认祖归宗回到祖家许坊村。
分家时,岩秀和丈夫只分到十几个破碗、7升米和几双筷子,这便是他们新生活的全部家当。但岩秀并未被眼前的困境吓倒,她与丈夫携手,在许坊村开始了他们艰辛却充满希望的生活。
婚后,四个孩子相继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让夫妻俩深感责任重大。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境,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铆足干劲,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前行。
起初,一家人挤在一间破瓦房里,生活条件艰苦。但岩秀和丈夫心中始终怀揣希望,他们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粮食短缺是常态。怀着身孕的岩秀,不顾身体的不便,在割完稻子的田地里弯腰捡拾稻穗。累到极致时,她直接跪在地上,只为能多捡一些粮食。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间,她竟积攒下100多斤粮食。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在1976年建造新房时派上了大用场,不仅保障了家人的口粮,也让帮忙建房的工人们能吃饱饭,大家干劲十足,助力他们建起了五间两层的泥瓦楼房,让一家人有了遮风挡雨的温暖港湾。
田里捡稻穗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了孩子后,岩秀一边操持家务、一边照顾孩子,家里家外各种琐碎的事情让岩秀忙里忙外;丈夫不仅要下地干农活,还担任着村小组队长一职。那时候大家都是给队里挣工分,有老实、勤快的人,也会有偷奸耍滑、偷懒不干活的人,无论大家出力多少,最后都是一起分队里的劳动成果。丈夫是一位很公平公正的人,所以对那些偷奸耍滑的人看不过眼,常发生一些争执。有些人气不过就跑到家里来闹,甚至棍棒相向,直接打起来。为此,岩秀与丈夫多次发生争执,她心疼丈夫工作的不易,也担忧因此给家庭带来麻烦,但在争吵过后,两人依然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家庭开支日益增加,岩秀主动扛起了家里经济收入的担子。1975年,她从广昌县批发回了几百斤胡椒,挑着一担沉重胡椒的岩秀徒步穿梭在各个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饿了就厚着脸皮找附近的农户家要点饭吃。当时的人们都很热情,走到哪儿都不会饿肚子。几年下来,她卖出将近400斤胡椒。在卖胡椒的途中,她还不忘在沿途收集破烂,挑到镇上售卖,想尽办法增加收入。
常年在外卖胡椒、收破烂,岩秀总惦记着家里的孩子没人好好照料,心里始终不踏实,到了1978年,她索性换成了做磨豆腐,卖豆腐的营生。她前一天晚上精心制作豆腐,第二天凌晨天还未亮,就挑起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售卖。这种起早贪黑的日子,她一坚持便是十余年,直到大儿子23岁结婚,她才结束这段忙碌的卖豆腐生涯。
孩子们成家立业后,岩秀又将精力投入到照顾孙辈身上。最多的时候,她独自在家照顾6个孙子孙女。那时,丈夫、儿子、儿媳都去了广东、福建务工,家中大小事务全落在她一人肩上。生活中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生病,因为家离村里的诊所太远,她又不会骑车,家里孩子还多,要是有一个孩子病了,她顾了这个就顾不上那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急得团团转。所以她把心都放在了孩子们的饮食上,一顿顿饭菜琢磨着营养,孩子们的脸色、精神头有半点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像护着心头宝似的,小心翼翼守着每个孩子的健康,盼着他们平平安安长大。
2006年,外出广东务工的丈夫回到了家乡,重新拾起了务农的营生,58岁的岩秀也随之再次忙碌起来。此时,她的孙子孙女已逐渐长大,迈入初中校园的孩子们越发懂事体贴,能主动帮衬家里干农活,这让岩秀倍感欣慰,多年的辛劳仿佛都化作了眼前的温暖与希望。
然而,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掀起波澜。2008年年底,丈夫的一张食道癌的诊断书打破了家庭的平静。为了给丈夫治病,岩秀陪着他一路辗转来到赣州肿瘤医院,迎接他们的是一场长达八九个小时的关键手术。手术室外的走廊里,岩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像被揪在半空,每一秒的等待都像被拉长了无数倍,满脑子都是手术台上的丈夫,煎熬得几乎喘不过气;手术室内,医生们全神贯注,争分夺秒地与死神展开着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
食道癌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岩秀深知丈夫一生操劳,为家庭付出所有,却从未好好享受生活。如今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孙辈们也茁壮成长,本该是夫妻二人安享晚年之时,她无论如何也不愿就这样失去丈夫。丈夫术后的两年时间里,又陆续进行了5次化疗。化疗带来的痛苦如影随形,药物的副作用让丈夫身体每况愈下,恶心、呕吐、脱发等症状折磨得他身心俱疲。但岩秀始终不离不弃,以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细心照料着丈夫的饮食起居。
她精心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变着花样为丈夫补充营养;时刻关注丈夫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他要坚强地与病魔抗争。她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丈夫的身体与心灵,生怕一个疏忽就让丈夫陷入绝望的深渊。在岩秀的悉心照料下,丈夫顽强地与病魔斗争,他们的爱情也在这艰难的岁月里愈发深厚,闪耀着令人动容的光芒。
如今,距离丈夫那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已悄然过去16个春秋。曾经在病榻上与死神抗争的丈夫,在岩秀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奇迹般地恢复健康,如今身体硬朗,成为了邻里口中的“抗癌奇迹”。每当岩秀回忆起那段日夜守护、提心吊胆的岁月,泪水仍会不自觉地夺眶而出。“真没想到,一晃过了这么久,这是老天爷在眷顾我们!”她感慨道,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生活的感恩。
时光流转,岩秀的儿女们依旧在外地为生活打拼,孙子孙女也陆续长大成人,奔赴各地工作。曾经热闹得满是烟火气的屋子,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如今屋内只剩下岩秀与丈夫这对同甘共苦几十年的老夫妻,岁月流转间,他们也成了村里众多留守老人中的一员,守着空荡荡的家,盼着远方的归人。岁月的孤寂没能磨去岩秀的精气神,她依旧活得开朗又乐观,不管和谁说话,脸上总带着盈盈笑意,那笑容温和又明亮,像是能穿透所有阴郁,把周遭的沉闷都悄悄驱散。
已经76岁的岩秀身体硬朗,她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勤快,她在自家门口开垦出一片菜园,精心栽种各种蔬菜。丰收时节,满园绿意盎然,瓜果飘香,两夫妻根本吃不完这么多蔬菜,但岩秀没有将它们拿去售卖换钱,而是热情地分享给邻里乡亲。“卖也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让大家都尝尝鲜!”她总是这样豁达地说。

晚年的岩秀

随着乡村养老服务的完善,村里开办了幸福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了便利实惠的餐食。76岁的岩秀和丈夫每人每餐只需支付6元,就能在食堂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饭菜味道好,还能和老伙计们聊聊天,日子过得可舒心了!”岩秀笑着说。除了幸福食堂,村里还经常组织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每次活动都少不了岩秀积极参与的身影。她享受着与老人们相聚的欢乐时光,尽情感受着乡村生活的温暖与活力。

晚年的岩秀在村里的幸福食堂吃饭

闲暇时光里,岩秀除了打理菜园、喂养家禽,最爱做的事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别看岩秀70多岁,但她人老心不老,是一个与时俱进、时髦的老太太。早在2018年贴心的孙女为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后,她就学会了使用手机拍照、聊微信、刷抖音。
她熟悉每个孩子的作息时间,总会在合适的时段与儿女、孙辈们发起视频通话。视频里,她开心地向他们展示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养的母鸡,分享村里发生的趣事;听孩子们讲述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幸福的笑意从岩秀眼底漫出来,连眼角的纹路都透着暖意。一部小小的手机,跨越了时空的距离,让浓浓的亲情在屏幕间流淌,也让岩秀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温暖与希望。
回想起与儿女们的联系,岩秀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上世纪90年代,他们还只能通过书信传递思念,一封信往往要辗转多日才能送达。2000年前后,村里小卖部有了电话,可每次接打电话都得提前约定时间,还要支付一元钱话费。直到2004年,岩秀的子女在家中装上了有线电话,沟通变得更便捷了。2010年,岩秀拥有了人生第一部老年机,虽然功能简单,却让她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让通讯越发便捷,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
从早年挑起家庭重担,到陪丈夫抗癌路上的顽强坚守,再到晚年积极拥抱生活,岩秀始终以乐观豁达的态度,直面命运的挑战。菜园里的汗水,是她对生活的热爱;手机里的牵挂,是她对亲情的眷恋;幸福食堂里的欢笑,是她对当下的珍惜。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用坚韧与温暖,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成为了生活真正的勇者。

晚年的岩秀参与老人娱乐活动

石城县“岁响·智美生活”老年人回忆录与适应性生活技能提升项目

在赣州市民政局、赣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岁月回响·智美生活”项目依托石城县乡镇民政服务站,一方面组织社工、志愿者引导老人讲述人生经历及历史记忆,并整理留存,以文字、视频等形式在合规平台分享,既助力老年人强化自我价值认同、提升社会参与感与归属感,也为年轻一代了解乡土文化、增进代际理解搭建平台,推动石城客家文化传承,夯实社区文化底蕴、增强凝聚力;

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现场辅导、实操体验等多元形式,帮助老年人掌握现代生活必备技能,有效跨越“数字鸿沟”,使其安全自信享受生活便利,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文中所述文字源于真实故事,仅作部分艺术加工处理
编辑:温姝梅、赖俊
供稿:社工
一审:杜凡
二审:李含
三审:熊非
关于我们

石城县和睦社工事务所,简称和睦社工,是一家公益组织。于2021年11月注册成立。机构自成立以来,秉持“睦邻友好,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专业服务作为机构的立根之本。致力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贴近需求、契合实际、优质的专业服务。用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机构理念:睦邻友好,助人自助!
    机构荣誉:
    2025年赣州市乡镇民政服务站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2024年度赣州市社会工作项目大赛二等奖;
    2024年赣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类项目;
    2023年赣州市精品社会组织党组织;
    2023年赣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类项目;
    壹基金儿童服务站特色站点;
    第二届石城县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