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仕松,1949年出生于许坊村,与新中国同龄的他,人生轨迹却布满了荆棘与挑战,用坚韧与顽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诗篇。
1951年,许仕松的父亲怀揣着理想,投身军旅,然而不幸在途中病逝,这让原本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此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仕松回忆道:“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生活条件差,姐姐刚出生便被抱养给丹溪村一户人家做童养媳。”
1955年,母亲带着年幼的他改嫁到胜和村,总算在村里有了个安稳场所,但生活的重担并未减轻。1958年,许仕松进入胜和小学求学,四年级那年,母亲患病,家中无人照料,弟弟年龄尚小(母亲再婚后迟迟未孕,抱养了一个儿子),继父又需种地维持生计,无奈之下,九岁的许仕松只能辍学,扛起照顾母亲和弟弟的责任。闲暇时他跟随继父上山砍竹子、下地种田,稚嫩的肩膀过早就担起了生活的艰辛。

晚年的许仕松
1966年,在母亲的安排下,许仕松与妻子在小松镇匆匆见过一面后便定亲,同年冬天成婚。400元的彩礼,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并非小数目,本以为看在高额彩礼的面子上,岳父会让妻子多带一些嫁妆回来,没想到岳父将这笔钱给妻兄娶了媳妇,让妻子几乎空手嫁到了许家。
婚后不到一年,母亲考虑到许仕松是许父唯一的血脉,终归是要认祖归宗回到许家,母亲便与继父商议后,和许仕松夫妻俩分开过,正式分了家。分家后的许仕松带着仅得到几升米、几个碗和几双筷子,回到许坊村那间破旧漏雨的瓦房,夫妻俩白手起家,开启了生活新篇章。
婚后,妻子陆续生下四个孩子,生活虽然贫苦,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孝顺乖巧的行为让夫妻两人干劲十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三个儿子在3岁时不幸溺水身亡,这让妻子悲痛欲绝,也在许仕松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1969年的一个夜晚,母亲与继父发生激烈的争吵,悲愤之下母亲选择了上吊自杀。接连失去至亲的打击,让许仕松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无奈。
1975年,许仕松被选为生产队队长,尽管没有工资,他却把队里的事当成自家事。每天天不亮,他就扛着锄头到田里查看庄稼长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计划;农忙时节,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帮着劳动力不足的家庭抢收抢种,手把手教年轻社员掌握耕作技巧。在他的带领下,生产队的工分在村里名列前茅,每年的工分都是最高的,家家户户分到的粮食比往年多了不少。“你一心为集体、为大伙,是党员的好苗子!”1976年,在村支书的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1985年,随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家庭开销日益增大,许仕松和妻子商量后,凭借妻子掌握的豆腐制作手艺,做起了卖豆腐的营生。每天晚上,夫妻俩精心制作豆腐,第二天一早,妻子挑着豆腐在村子周边售卖,他则前往田里劳作,生活虽忙碌却也逐渐有了盼头。
1999年,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仕松跟随村里的兄弟前往广东黄槐挖煤。初到煤矿,每天挑煤八九个小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的劳动,对他的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一次下大雨,他凭借敏锐的直觉预感矿井不安全,坚持请假。然而老板为了赶工,执意让大家下井,就在准备进入矿井时,坍塌事故突然发生。亲眼目睹工友被埋在泥石之下,最终抢救无效去世,这一幕让仕松遭受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他请假回家休息了数月,但生活的压力让他不得不重新振作,调整好心态后,他又回到煤矿继续工作,这一干就是8年。

上世纪挖煤矿图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仕松现在回想起挖煤的那些年都有些后怕,矿难时有发生,每每进矿井做工时都提心吊胆,得知这些事情的家人们也特别的不放心,再三考虑下,仕松在2007年放弃了继续在广东挖煤的工作。回到家乡,仕松重新拾起老本行,继续种地为生。
那年经过村里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在修建,耕作之余,仕松还会去高速公路上做小工。仕松感慨,每当坐在门前,看着远处飞驰而过的车辆,总会想起当年修高速公路的日子。那时候,刚回到家种地,家里的担子重,地里收成又要看老天爷脸色。听说修高速路缺小工,仕松二话没说就去了。每天天还没亮,仕松就到了田里,露水打湿裤脚也顾不上,他得赶在日头毒辣前把该做的农活都做完。匆匆扒拉几口饭,仕松就揣着妻子装好的盒饭往工地赶。虽然快60了,可仕松不服输,搬石头、和水泥样样都不落下。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淌,肩膀被扁担压得生疼,可一想到能多挣几个钱,仕松浑身又有了劲儿。收工回家时,月亮已经爬得老高。仕松拖着疲惫的身子,还要去田里转转,看看庄稼有没有缺水、遭虫。妻子总说仕松太拼,可仕松心里清楚,只要肯下力气,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现在再看那条路,车来车往,热闹得很。每次路过,仕松都忍不住多瞅几眼,那里面也有自己出的一份力啊!

修高速公路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9年秋收后,仕松经常咳嗽,有时候半夜咳嗽到喘不上气,需要休息很久才能缓过来。妻子让他去县医院检查一下,但仕松觉得自己身体一直很好,平时伤风感冒都很少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仕松与妻子吃饭时,感觉喉咙总有东西阻隔着,难以下咽,妻子才意识到这肯定不是普通的小问题,隔天便硬拉着仕松去县城医院检查。果然,命运再次给了花甲之年的仕松沉重一击,他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在妻子和儿女的陪伴下,他在赣州肿瘤医院接受了长达八九个小时的大手术,术后又经历了五次痛苦漫长的化疗,头发全部掉光。得知同村邻居因相同病症未及时治疗而去世,仕松一度陷入消极,甚至自暴自弃地瞒着妻子偷偷抽烟喝酒、吃禁忌食物。妻子为此痛心疾首,与他大吵一架,在儿女们的耐心劝说下,他终于醒悟,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他战胜了病魔,身体逐渐好转,病情也再未复发。
仕松的一生,历经了无数的磨难与挫折,如今,年过七旬的仕松,总爱摇着蒲扇坐在门口石凳上,看孙辈追着晚霞奔跑,听邻里笑谈家长里短,岁月的沧桑在他眼角刻下纹路,却沉淀出温润从容的气质。往昔的苦难,在他口中不过是云淡风轻的几句闲谈,提起年少扛过的锄头、矿洞里的惊险,语气里甚至带着几分释然。他常说,日子就是翻山越岭,翻过了,回头再看,山那边自有好风光。斜阳为他的身影镀上金边,这一刻,豁达与知足,成了他生命最美的注脚。

晚年的许仕松
石城县“岁月回响·智美生活”老年人回忆录与适应性生活技能提升项目
在赣州市民政局、赣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岁月回响·智美生活”项目依托石城县乡镇民政服务站,一方面组织社工、志愿者引导老人讲述人生经历及历史记忆,并整理留存,以文字、视频等形式在合规平台分享,既助力老年人强化自我价值认同、提升社会参与感与归属感,也为年轻一代了解乡土文化、增进代际理解搭建平台,推动石城客家文化传承,夯实社区文化底蕴、增强凝聚力;
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教学、现场辅导、实操体验等多元形式,帮助老年人掌握现代生活必备技能,有效跨越“数字鸿沟”,使其安全自信享受生活便利,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石城县和睦社工事务所,简称和睦社工,是一家公益组织。于2021年11月注册成立。机构自成立以来,秉持“睦邻友好,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以专业服务作为机构的立根之本。致力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贴近需求、契合实际、优质的专业服务。用服务的专业性与有效性在促进社会治理方面发挥桥梁作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