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是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特别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为扎实做好共青团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工作,共青团石城县委联合县志愿者协会认真落实团中央工作部署,主抓“十二条”,力求“五个好”,全面构建以社会组织为基本力量、以精准服务项目化为主抓手、以社区青年之家为依托的“社工+志愿者+青年之家”工作模式,努力打造共青团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示范服务项目。

石城县铜锣湾社区现有人口11520人,其中6-15岁儿童301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546户共2512人,6-18岁青少年664人。
石城县铜锣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示范服务项目自2020年6月正式实施,聚焦“最大限度满足社区青少年发展需要,不断扩大青少年有效参与”的价值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按照“社工+志愿者+青年之家”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性和志愿者的普遍性,依托青年之家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恒常性、专业性的服务。 

项目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除了常态化开展社区走访、四点半课堂等日常服务项目外,针对当前社区青少年心理较闭塞、社会融入不足、缺乏亲情教育陪伴、安全意识薄弱、不良卫生习惯等突出问题,累计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互动交友、心理辅导、自护教育、公益宣讲等各类活动50余场,精准对接社区青少年主要需求,有效建立起易地搬迁青少年开朗向上的健康心理,增进了社区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增强了社区安全自护意识,提升了社区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抓精细谋划,做好指导帮带

高位推动。团中央、团江西省委、团赣州市委、石城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领导同志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制定了《石城县铜锣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示范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石城团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该项目总指导员,对项目服务理念、模式、内容及方式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建强队伍。项目团队以持证社工、专业教师为主,为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所有专兼职人员及志愿者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具备必要服务技能并遵守相关行为规范。
结对共建。吸收项目团队骨干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推动社区团支部与项目工作组结对共建,强化日常沟通协调和事务协作,实现无缝对接,高效推进。
精细管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特点与需求,因地制宜谋划服务项目,指导制定每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标要求、参与对象及具体流程,并安排专职人员对活动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估,确保实效。鼓励青少年参与到活动设计、物料采购、活动开展及活动总结等各个方面中来,不断提升社区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团省委志联部部长甘小平同志实地调研指导,县委副书记张小川同志、团赣州市委副书记陈安旖同志陪同调研

团市委副书记钟海梅同志率队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王斐同志实地调研

抓软硬建设,建好活动阵地

保障阵地。按照社区“青年之家”建设要求,团县委主动作为,现场协调当地铜锣湾社区提供100余平米的活动阵地,设置办公室、图书室、书画室、四点半课堂、活动室、游乐场等场所,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建设。

规范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岗位公示、工作制度、卫生安全措施等日常管理规范,为依托“青年之家”服务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需求对接,做好精准服务

摸清需求。在项目实施初期,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向社区干部、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前期调研活动,在充分掌握社区青少年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社会融入、安全卫生教育、心理支持三类主要需求。
精准服务。针对社会融入需求,开展手工、趣味运动等活动,搭建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针对安全卫生需求,开展以安全、卫生为主题的结构化课程及活动,提升社区青少年的卫生健康、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针对心理需求,开展“四点半”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支持陪伴活动;目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累计达50余场,精准服务社区青少年主要需求,有效解决了社区内青少年放学后无人监管、缺乏亲情陪伴、社会融入不足、安全意识较差、心理较闭塞等现实问题,极大提升了社区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情绪良,心飞扬”情绪管理活动

“语你美好”友善交友活动

探索生命的轨迹“生命教育活动

加强社会融入

生日会活动

趣味运动会

风筝DIY活动

“心心相印,暖暖相依”社会融入小组活动

纸杯冰淇淋活动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制作爱国贺卡活动

  开展 “永葆情怀,感受力量”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

“迎国庆庆中秋”双节同庆活动

兴趣培养、素质拓展

脸谱制作活动

手工制作发夹

读书分享会

火山喷发实验

培养卫生健康习惯

 

现场教学

“爱卫同行·净待花开”卫生健康小组活动

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

制作手工皂活动

安全自护教育

社区安全行活动

交通安全小超人活动

儿童自护宣讲活动

抓资源整合,做好结合文章

团青主导。充分发挥团属资源力量参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有序组织各级团干和少先队辅导员定期到社区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广泛发动返乡实习大学生、优秀团员青年等群体深入社区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素质扩展、红色教育、文艺演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
多元共建。积极对接省内外社工机构,建立日常沟通交流机制,为当地社工开展项目服务提供专业性指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主动链接基金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关爱青少年主题活动

心理辅导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志愿者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暑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抓资金绩效,用好源头活水

抓资金绩效,用好活水源头

预算先行。项目实施前,做好项目预算的精细编制,坚持做到“无预算不支出”。
全程管控。强化项目资金的全链条监管,严格规范资金审批、分配、使用、拨付等各环节。每个服务项目结束后,都要有决算报告及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及资料齐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