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是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特别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为扎实做好共青团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工作,共青团石城县委联合县志愿者协会认真落实团中央工作部署,主抓“十二条”,力求“五个好”,全面构建以社会组织为基本力量、以精准服务项目化为主抓手、以社区青年之家为依托的“社工+志愿者+青年之家”工作模式,努力打造共青团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示范服务项目。
石城县铜锣湾社区现有人口11520人,其中6-15岁儿童301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546户共2512人,6-18岁青少年664人。
石城县铜锣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示范服务项目自2020年6月正式实施,聚焦“最大限度满足社区青少年发展需要,不断扩大青少年有效参与”的价值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按照“社工+志愿者+青年之家”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性和志愿者的普遍性,依托青年之家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恒常性、专业性的服务。
项目团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除了常态化开展社区走访、四点半课堂等日常服务项目外,针对当前社区青少年心理较闭塞、社会融入不足、缺乏亲情教育陪伴、安全意识薄弱、不良卫生习惯等突出问题,累计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互动交友、心理辅导、自护教育、公益宣讲等各类活动50余场,精准对接社区青少年主要需求,有效建立起易地搬迁青少年开朗向上的健康心理,增进了社区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增强了社区安全自护意识,提升了社区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位推动。团中央、团江西省委、团赣州市委、石城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领导同志多次实地调研,指导制定了《石城县铜锣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示范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石城团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担任该项目总指导员,对项目服务理念、模式、内容及方式进行全程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建强队伍。项目团队以持证社工、专业教师为主,为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所有专兼职人员及志愿者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具备必要服务技能并遵守相关行为规范。
结对共建。吸收项目团队骨干担任社区团支部副书记,推动社区团支部与项目工作组结对共建,强化日常沟通协调和事务协作,实现无缝对接,高效推进。
精细管理。针对青少年群体特点与需求,因地制宜谋划服务项目,指导制定每次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标要求、参与对象及具体流程,并安排专职人员对活动过程及实施效果进行全程跟踪、评估,确保实效。鼓励青少年参与到活动设计、物料采购、活动开展及活动总结等各个方面中来,不断提升社区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团省委志联部部长甘小平同志实地调研指导,县委副书记张小川同志、团赣州市委副书记陈安旖同志陪同调研
团市委副书记钟海梅同志率队调研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王斐同志实地调研
保障阵地。按照社区“青年之家”建设要求,团县委主动作为,现场协调当地铜锣湾社区提供100余平米的活动阵地,设置办公室、图书室、书画室、四点半课堂、活动室、游乐场等场所,完善相关硬件设施建设。
规范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岗位公示、工作制度、卫生安全措施等日常管理规范,为依托“青年之家”服务社区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摸清需求。在项目实施初期,通过电话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向社区干部、青少年及其家庭开展前期调研活动,在充分掌握社区青少年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社会融入、安全卫生教育、心理支持三类主要需求。
精准服务。针对社会融入需求,开展手工、趣味运动等活动,搭建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针对安全卫生需求,开展以安全、卫生为主题的结构化课程及活动,提升社区青少年的卫生健康、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针对心理需求,开展“四点半”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支持陪伴活动;目前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累计达50余场,精准服务社区青少年主要需求,有效解决了社区内青少年放学后无人监管、缺乏亲情陪伴、社会融入不足、安全意识较差、心理较闭塞等现实问题,极大提升了社区青少年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绪良,心飞扬”情绪管理活动
“语你美好”友善交友活动
生日会活动
趣味运动会
“心心相印,暖暖相依”社会融入小组活动
现场教学
“爱卫同行·净待花开”卫生健康小组活动
社区安全行活动
交通安全小超人活动
儿童自护宣讲活动
团青主导。充分发挥团属资源力量参与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有序组织各级团干和少先队辅导员定期到社区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广泛发动返乡实习大学生、优秀团员青年等群体深入社区开展课业辅导、心理咨询、素质扩展、红色教育、文艺演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强化对社区青少年的思想引领。
多元共建。积极对接省内外社工机构,建立日常沟通交流机制,为当地社工开展项目服务提供专业性指导,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主动链接基金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源,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关爱青少年主题活动
心理辅导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志愿者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暑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预算先行。项目实施前,做好项目预算的精细编制,坚持做到“无预算不支出”。
全程管控。强化项目资金的全链条监管,严格规范资金审批、分配、使用、拨付等各环节。每个服务项目结束后,都要有决算报告及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楚及资料齐全,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和仁社工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